第八屆金甘蔗影展─影到美濃,參賽作品之決審記錄
日期:2013.2.2 地點:美濃菸葉輔導站
決審會議主席:莊益增(莊)
決審委員:王榮裕(王)、林靖傑(林)、柯淑卿(柯)、曾煥哲(曾)、陳長綸(陳)、蘇士雅(蘇)
列席:策展人 丁允恭(丁)
一、第一輪綜合討論:
莊:有的拍攝手法不佳,希望能新增其他獎項。
林:希望能增加創意獎。
決議:新增最佳創意獎
二、影片個別檢討(依完成交片順序排列)
1.《美濃七日》:
林:影像類似王家衛阿飛正傳風格。
柯:演員有點職業感。
林:這個缺點,是香港參賽片中常見的感覺。
曾:男演員表演的可惜之處,是太過用力。
柯:這應該主要是導演功力所致。
陳:可能以香港表演標準來看,如此才算足夠。
蘇:編劇處理適恰。
曾:情節有些太過老梗。
曾:最後一幕所有感情才爆發出來。
柯:主要是編劇對白寫得好。
陳:我們要考慮是否接受專業演員的表演方式,這需要更深入的討論。
林:最後一幕的煙花場景,沒有採用在地演員的參與,所以沒有顯示出在地與外來的文化差異。
林:對專業團隊要求要更加高,才能凸顯在地性
王:我們竟然要採國際標準來看香港參賽片,這樣的思考是否適宜、是否公平?
林:在地應該是影展的核心精神。
丁:但希望這樣的審查標準,不要產生使金甘蔗成為素人影展的誘因結構,技術專業度仍應相當重要。
共同結論:男主角獎項可頒給不只一位,以意識為主,技術為次要考量。
2.《如煙》
曾:整體而言平平,旁白太多,又不是廣播劇。
陳:優點是情感細膩。
3.《遊子》
林:轉場剪接漂亮。
曾:音樂好,每個鏡頭都很美。剪接攝影也都有突出之處。
陳:男主角的髮型變化,有反應心情來做設計。
林:鏡頭使用很有效率,這也是港片風格。
曾:媽媽跟女兒演得也都不錯,只是都被男主角給比下去了。另外,在地素材放入得還不夠多。美術、場景設計則都很好。
林:有著重服裝造型。
蘇:劇情邏輯性不夠理想,但演得好、導得好。
4.《阮氏》
陳:選角不錯。舅舅應該算是主角、黑道大哥算是配角。
曾:有太過類似「陣頭」的設定,太過斧鑿。
陳:可惜越南話講得太少,讓妻子的角色塑造變弱。
曾:打麻將一幕拍得好,是片子的REFLECTION POINT。
林:有點各方面都差一氣的感覺。
柯:導演分鏡差了一點。
丁:越南新娘角色設定,陷入了刻板印象。
林:劇本觀照點很重要。
陳:丈夫的角色不夠深刻,對黑社會也有刻板印象,應轉置到外配本身的觀點才有意思。
5.《回來就好》
林:演員有台灣優秀演員特色。香港重精準、台灣重流轉。
陳:素人味很可愛。
王:本片男主角,我的給分很高。
柯:主要還是因為劇本好。
林:演員的好壞要看他的持續性,要看他在長鏡頭中的表現。
曾:劇本素材好,但是導演浪費掉了,又靠男主角救回來。另外音效、音樂都亂配。
柯:劇本有層次,像是「同袍」的對白設計。
6.《茄是故鄉濃》
曾:攝影與剪接很棒。
陳:動畫效果鏡頭也很特別。
柯:椅子等場景是有安排。
林:這一部是最有在運鏡的一部影片,攝影我給他高分。
陳:到尿尿後,女神出現的橋段,讓感覺到本片很傑出。
林:剪接亦相當強,男主角演得也好。
曾:剪接超強。
林:最後撕掉地契,是編劇的巧思設計。
7.《不忘念念》
王:女主角表演佳,有朝向專業表演發展的潛力。
曾:故事很好。
莊:看到香港團隊的表現,深覺台灣要加油。
林:有愛蜜莉異想世界的感覺。
曾:平淡溫馨中見感人。
林:主角離開美濃之際,角色的情感有浮現。
曾:標準的好故事、好劇本。
王:導演也不錯,可調和素人的表演,不做作。
林:有輕靈飛揚的感覺。
柯:旁白有入戲、這才是真正的旁白。
林:女主角在想像中創造的那個女性角色,是在指涉她本身的命運。女主角跑回來的鏡頭令人感動;陳先生錄音的劇情很有層次,融合類紀錄片的鏡頭。
柯:可考慮給它在地文化獎。
曾:未使用老梗元素,但又充分表現美濃獨特性。整體而言表現很好,但還沒有到極驚艷的程度。
陳:攝影不夠好。
蘇:種子、花的意象有詩意、扣合好。
8.《同姓戀》
曾:原本很有創意的主題,令人高度期待,但拍攝不佳浪費了好題材,對同性戀議題又充滿刻板印象。
林:發想好、發展不好。
曾:應找個好編劇,好好寫個故事。
9.《南瓜炒麵》
林:我看不懂。
蘇:有帶到一點議題:客家庄的排他性。
曾:題材是有紀錄價值的故事。
林:而且字幕紀錄有錯。小女生是亮點,但卻未成為主題。
莊:畫面太少。
曾:應依照紀錄片的原則,好好拍一部紀錄片。
10.《返鄉》
曾:平鋪直敘但哀傷。
莊:女主角角色設計有些突兀。
林:有點老生常談。
曾:有點故意反其道而行。
林:我有點好奇,做紙傘是否真的會被認為沒出息?我很懷疑。
蘇:本片有帶出美濃的尷尬。
林:對白太白話,都在直接陳述意見。
曾:要知道割捨。
柯:爸爸的表演不錯。
11.《很久沒有敬字了你》
林:只有最後燒IPAD的鏡頭,才撩動了一點情緒。
柯:揹籃子等細節,都未表現敬字的情緒。
曾:這本來是個值得尊敬的題目,但這部片未表現敬意。
蘇:對字紙的想像不夠深入。
莊:當初企劃寫得相當好,拍出來的東西卻令人失望。
曾:應該拍成紀錄片,深入嚴肅地探討議題。
林:回來拖著行李就吃飯,劇本相當草率。
12.《毀天滅地為了你》
林:邏輯令人看不懂。
丁:太廣告風格,敘事破碎零散。
柯:男主角口條不行。
林:優點是三角觀點,有敘事的趣味。
曾:沒有表現美濃的特質,但是算是內在深沉的一部片。
柯:有連結到反水庫的議題。
蘇:雖然看的時候頭腦會打結,但令人想看下去。
林:最後鏡頭有壞痞子中茱莉蝶兒的味道。
丁:並不覺得本片具有創意,充滿坊間mv風格。
陳:是因為沒有超越技術水準的門檻。
林:包裝紙不錯,打開就…。
王:對議題也是淺嚐。
柯:挖口罩等橋段設計太草率。
13.《團圓》
林:小資溫情主義,在中國會賣很好。
曾:議題在哪、社會關懷在哪,知道甚麼叫離家嗎?爸媽裝病更是老梗,是小資溫情主義的山寨版。
陳:最慘的是刻板印象。
柯:女兒工作的電視台場景設定也完全不像,不如不要如此設定。
曾:從頭到尾用雅言式客家話,是本片最大的亮點。
莊:表演從頭到尾都不行。
蘇:賣水果老闆講電話的橋段,對照母親懷想自己子女,是好的對照。
莊:優點是故事還算完整。
蘇:本片的結構算是較密實的。
14.《後生十七》
林:阿公演得不錯,可列入最佳男配角的考慮對象。
柯:因為進駐夠久,才能找到好的在地演員,以及拍到難得的菸葉畫面。
林:操作真實感很成功。
曾:就電影本身而言,有點太拖戲。
柯:走生活風格,很紮實。
莊:節奏沒有處理好。
結論:可列入在地文化獎考量。
15.《瀰濃》
王:這部片我會給它「一種注目」獎。
林:氛圍掌握很好,也有很強的觀點要表達。
丁:殭屍是很好的議題的METAPHOR。
陳:攝影相當強,導演的合作也好,使整部影片簡單有力。建議列入最佳攝影考慮,也鼓勵攝影未來繼續往專業發展。
林:小朋友演得令人驚艷,殭屍也掌握得恰到好處。
曾:有巧妙地把紙傘帶入劇情。
蘇:許多畫面都有黑澤明風格。
林:場景都有特別選擇。
林:從頭到尾情緒掌握得很好,原本以為殭屍題材是要搞KUSO,但卻深刻掌握了悲傷情緒。可惜最後一句話失敗了。
曾:影像說故事相當清楚,最後一句話真的不必畫蛇添足。
陳:除了攝影,編導也相當有成績。小孩與殭屍的相處自然、不令人質疑,可看出編導的功力。
結論:也列入最佳創意獎考量。
16.《劉家》
林:時序造成誤會,以為中年人撞死小孩,或以為那個角色是爸爸。很多時代差異也沒做考證。選角也不正確。
陳:戲水畫面拍得好,拍出了美濃童趣
蘇:東西複雜、線索不足,使觀眾容易產生誤解。
莊:攝影算是不錯。
17.《御宅下美濃》
曾:娛樂性很強,有票房思考。
林:確實掌握年輕世代精神。有趣味,但經不起再看。
莊:就只是符號的操作。
林:確實有創意,可以給它創意獎。
曾:把城市元素與美濃鄉間做衝突對比是成功的。
莊:對了,花田不需要擺稻草人嚇鳥,這情節有點錯誤。
丁:在自己擅長的戰場打仗,選題很聰明。
陳:這部片的音樂都是自己作曲,應該考量給它最佳配樂。劇本亦不差,以有趣的態度講城鄉與世代差異。
柯:二十部下來,會記得一句「不解釋」,這樣的台詞就是成功。
18.《殘夢》
曾:一樣是好題材,但沒拍好浪費掉了。
林:主題跟發想不錯。
陳:兒子演得不好。
蘇:也許是為了鋪梗?
王:那也應該表現出內心的衝突。
蘇:失憶症與美濃之間並無關係。
陳:演媽媽角色的口條、表演好。
19.《與傘結》
陳:從頭到尾不講話,是有趣的設定,還可以順利交待劇情,運用得不錯。
丁:成功透過挑動觀眾懸念,營造女性魅力。不是女主角演得好,是角色的設定好。
柯:娛樂效果是有的。
柯:傘跟裙子連結的意象好。
曾:回憶過去的段落,拍得比現在的部份好。
陳:有偶像劇的風格,簡單可愛。
曾:高端的小資溫情主義,不使人討厭。
20.《轉屋家》
曾:觀念很新,創造新的媽媽角色。
林:最後女性自覺的部份,表演顯得刻板教條。
莊:請特別注意洗門風鏡頭。
陳:對白寫得自然流暢。
林:室內戲都不錯,走出家門外景的都不行。
林:賣傘男生角色演得過度、不討喜。
陳:媽媽演得已經不錯了。
蘇:情緒轉折不夠自然。
金甘蔗獎第一輪投票結果(1人三票):
茄是故鄉濃 5票,不忘念念 4票,遊子 4票,瀰濃 4票,阮氏 2票,美濃七日1票,御宅下美濃1票。
三、第二輪綜合討論
林:「茄是故鄉濃」是20部片中唯一有運鏡的,建議給它攝影獎,大獎我則為「不忘念念」拉票。
曾:「茄」不光是技術,剪接也非常強,但不是全面強,若得大獎對其他片來講,有點可惜。
林:「茄」攝影剪接好。
曾:「遊子」各方面比較平均。
林:「茄」技術上漂亮、劇情較趣味,但給它得大獎,意義比較難說明。
林:建議大家講一下其他獎項的推薦名單。
王:「不忘念念」應得女主角獎,男主角比較難講。
曾:「茄是故鄉濃」、「遊子」可考慮給攝影獎。
陳:「瀰濃」應得攝影獎,可看出攝影師功力,而不是導演的功力。
曾:「遊子」沒有壞鏡頭。
林:「遊子」的分鏡,應該要算是導演的功力。
曾:攝影能配合導演的要求也是很難得。
林:剪接跟導演的功勞應該很大。
林:「茄是故鄉濃」最後的奔跑跟得很好,前面慢慢推進,後面又慢慢推出;「瀰濃」則是另外一種選擇。
柯:「遊子」剪接也很棒。
林:「瀰濃」在造型跟創意突出。
曾:金甘蔗給「瀰濃」我覺得值得。
蘇:「茄是故鄉濃」轉折有點弱,運鏡真的是漂亮。
莊:「不忘念念」錄音機的設計不自然。
柯:「不忘念念」強項比較是編劇。
林:前面有提過導演亦不錯
蘇:「不忘念念」賣房子的情節不夠自然。
眾:故事是順暢的。
柯:第一眼感覺,是「瀰濃」的深刻。
王:「瀰濃」太過隱喻。
結論:大獎列四票入圍者
最佳女主角:不忘念念 黃羿雲。
最佳導演可兩名並列。
金甘蔗獎第二輪投票結果:茄是故鄉濃0票,不忘念念 4票,遊子0票,瀰濃 3票。
最佳導演獎第一輪投票結果:茄是故鄉濃 4票,不忘念念 1票,遊子3票,瀰濃 4票。
四、第四輪綜合討論
曾:覺得「不忘念念」還是無特出之處。
陳:視覺上跟故事有情感。
王:唯一打動我的是「不忘念念」。
曾:我會支持它得最佳劇本獎。
柯:「不忘念念」與美濃關聯較明確,「瀰濃」則未講出。
曾:在別的地方也可以拍出「不忘念念」。
柯:「瀰濃」還帶到美濃深山,以藝術性深刻性較高。
蘇:「不忘念念」有返鄉的觀照。
莊:反而覺得「不忘念念」旁白是敗筆。
陳:初看「不忘念念」覺得影像感染力不夠。
金甘蔗獎第三輪投票:不忘念念 2票,瀰濃 4票,(林棄權)。
五、金甘蔗獎最終討論
莊:「瀰濃」是真正使人念念不忘。
丁:若選「瀰濃」還可接受,因為那是不同方向的選擇;若選「不忘念念」而放棄「茄是故鄉濃」,則無法接受。
柯:金甘蔗精神,應是生猛!
經共識決議:2013金甘蔗獎:瀰濃
最佳導演獎第二輪投票:遊子 2票,不忘念念 3票,茄是故鄉濃 5票。
最佳導演獎:茄是故鄉濃。
續就最佳編劇獎討論:
眾:「遊子」可考慮給剪接獎。
王:「不忘念念」應得最佳編劇。
曾:「返鄉」浪費了好劇本,但我也贊成「不忘念念」得獎。
陳:「御宅下美濃」有亮點,但也可以算是創意獎。
林:兩獎可一併思考。
王:那我投「不忘」編劇、「御宅」創意。
結論:最佳編劇:不忘念念,最佳創意:御宅下美濃。
續就"最佳男主角"獎討論:
柯:最佳製片獎可以廢除。
莊:「阮氏」跟「美濃七日」可能會是本屆遺珠。
王:「阮氏」只有演員的表現突出。
曾:「阮氏」鏡位都不對。
林:「御宅」只是討好,沒有真的表演,贊成「美濃七日」與「回來就好」主角得獎。
曾:男主角都不夠好。
柯:不應把標準提得太高。
結論:最佳男主角:美濃七日、回來就好,兩片並列。
最佳攝影獎第一輪投票:瀰濃 3票,茄是故鄉濃 3票,劉家 1票。
最佳剪接獎第一輪投票:遊子 6票,茄是故鄉濃 1票,
最佳配音獎第一輪投票:御宅下美濃 1票,遊子 5票,瀰濃 1票。
續就攝影、剪接、音效獎項討論:
莊:音效獎推薦「遊子」。
柯:建議音效與配樂獎項應分開。
曾:「御宅」音效不好,「遊子」兩者都好。
結論:最佳攝影:瀰濃、茄是故鄉濃並列。最佳剪接:遊子。最佳音樂音效:遊子。最佳美術:遊子。
續就最佳男配角獎討論:
莊:最佳男配應給「阮氏」。
丁:或是「彌濃」裡的小男孩?
曾:推薦「後生十七」阿公。
王:「阮氏」比較有表演可言。
曾:「返鄉」的爸爸亦不錯,但戲份太少。
林:「返鄉」的表演較無層次。
莊:「後生十七」可得最佳在地獎。
結論:最佳男配角獎:阮氏。
續就最佳女配角獎討論:
林:女配提名「遊子」的民宿媽媽,夠萌。
曾:「茄是故鄉濃」的媽媽,雖不亮眼但自然。
王:「轉屋家」的媽媽,素人表現好,有表演可言。
結論:最佳女配角:轉屋家、遊子。
續就其他獎項進行討論:
陳:「與傘結」有歡樂開心的感覺,都不得獎有點可惜。
結論:甜甘蔗獎:與傘結。
林:「遊子」各方面到位。
莊:「毀天」有特色、對白。建議並列創意獎。
結論:最佳創意獎:御宅下美濃、毀天滅地為了你,兩片並列。
文字記錄整理:丁允恭
※ 以上文字記錄亦將刊載DVD手冊。
得獎名單連結:http://goldensugarcane.pixnet.net/blog/post/38764781
部分參賽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7EUhmk40I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