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發現 ● 美濃       

我們所習知的美濃:

----波瀾壯闊的反水庫運動、與每年生態盛事的黃蝶祭,為美濃形塑明顯的進步色彩;

----油紙傘、粄條、菸樓、敬字亭,物與空間形成具體的符碼,讓美濃成為台灣客家的代表性地域;

----伏案筆耕的鍾理和,以及過去的交工與現在的生祥,從文字到歌聲,構築美濃的文化意象

似乎能夠敘說的故事已經太多。

我們還可以知道的美濃:

----近百年前由殖民者種下的母樹林,兀自茂密著來自南洋的諸多外來種,而今已土生土長;

----有最多的跨國婚姻。也是來自東南亞的女性,在此組成家庭、繁育子女,並進入在地的勞動,像母樹林一樣在此生根;

----作為山城的美濃,為群山所環繞,旗尾山、金字面山、靈山、月光山、雙峰山、人字山、立山…每一座山峰的名字,建構美濃人對生活空間的基本概念;

----絕對不只是客家菜,從來自中正湖、地方上所獨有的水蓮菜,到山圳旁邊茂盛生長的樹豆,美濃更以在地獨有的農食,形成自己的飲食經驗;

----今年,全台灣各縣市,瘋狂投入「十大觀光小城」的競逐,而美濃也作為高雄的代表城鎮,參與最後決選。然而,觀光業的發展,對於美濃,又帶來什麼樣有形無形的改變?

透過美濃人的眼睛,與美濃人的話語,你將發現更多更多…。

因為90年代以來,透過反水庫運動,而凝聚起的共同體意識,在美濃引動強大的在地運動,不但讓美濃成為社區的表率,甚至更成為台灣客家文化的新原鄉。也因此,讓美濃在台灣所有的鄉鎮市區之中,承載最多社會運動的想像。

然而,我們要大膽地詢問:這些美好的敘事,是否又會成為另一種框架,遮蔽我們看向更深處的視線?是不是有我們所未能看見,然而卻彌足珍貴的片段?在這座以社區運動聞名的小鎮,是否仍有懸而未決的舊議題、或是隨著時移事轉而產生的新挑戰,等待我們面對?甚至,我們是否能用影像,為美濃創造嶄新的元素?

 

同時,美濃既有的強大社區力量,既是我們所要援引、尋求的資源,也會是我們要挑戰、反思的對象,我們有沒有能力,透過影像作為基礎,與美濃在地的社區團體進行對話?

本屆的金甘蔗影展,就抱持著這樣的詢問,來到美濃,期待能深入社區,並且以參賽者的「電影眼」,為外來者、也為美濃人自身,對早已受到矚目的小城美濃,進行一場「再發現」之旅。

再發現 ● 金甘蔗

影展,難道只能是被動的觀影經驗?我們要讓電影成為行動。

懷抱這樣的企圖,我們創造了來自民間、真正野生、純粹在地的金甘蔗影展。特別是高雄在宣稱要成為「影視大城」的當下,我們認為必需從根本上做起,從年輕團隊手工藝式的製片熱情,積累大高雄電影工業發展的真實資本。

2006年,「橋仔頭文史協會」結合「高雄縣社區營造中心輔導團」及「橋仔頭糖廠藝術村」,辦理第一屆金甘蔗影展,開啟「現地拍攝、現地後製、社區參與」的行動影像創作原則,要讓電影跟甘蔗一樣,根植於腳下的土壤。

2007年,第二屆金甘蔗影展,有來自全國甚至海外的58個團隊報名,而參賽者的作品,更在其他影展競賽中,如台北電影節、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等,獲得傑出成績。第一屆影展的紀錄片「金甘蔗影展的誔生」更獲選為優良公共頻道節目。金甘蔗,開始受到媒體與社會的關注,也成為年輕影像創作者競逐的重點舞台,為台灣電影帶來新生的力量。

2008年,第三屆金甘蔗影展擴大進行,並舉辦南北論壇,邀請影像工作者及社區、藝術工作者參與,讓電影不只是電影,更成為引動社區與城鄉發展反思的轉軸。

2009年7月,我們成立了財團法人金甘蔗影展協進會,作為影展的常設執行單位;到了2011年,第六屆金甘蔗影展,我們已經為高雄累積短片一百多支,為在地文化的與時變遷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然而,這些影像資料絕不僅止是作為「地方志」而存在,我們可以看見,年輕的影像工作者們,提出積極的觀察與想像,反饋為地方發展的動能。

除了在地,金甘蔗也是國際的。數年以來,也有愈來愈多來自亞洲各地的團隊,投入影展的創作行列,我們也期待,透過共同對影像的熱愛,創造高雄的「亞洲連帶」。

同時,我們也知道,不能期待凡事都「船到橋頭」,而要靠我們「傳出橋頭」。我們期待將金甘蔗的影響力,做更廣泛的延伸。所以去年,我們主動跨出橋頭,把觸角伸入大林蒲;今年,我們更要走向山城美濃,讓金甘蔗種在高雄的每一個角落,也讓大高雄「再發現」金甘蔗。

 

文:策展人│丁允恭

2013 第八屆金甘蔗影展中文報名簡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甘蔗影展協進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