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地-大林蒲>> 


<
流傳歷史>

地方要人

清代,「頂冲下蒲」聞名於鳳山縣,即北有右冲,南有大林蒲,均以「飛脊古厝」的功名標幟而齊名。大林蒲幾位重要人物~

吳捷魁為廩生,其子吳春波為生員,曾孫吳鳳鳴於光緒11年(1885)為歲貢、吳鶴鳴為生員,祖孫三代同為地方聞人,鳳林路原有一棟「燕尾脊」大厝,是其故居。「頂冲下蒲」的下蒲就是指大林蒲的吳家大厝。

邱斐然(1866~1915),清光緒年間文秀才,從此別號為「文」,鄉里都以「邱文」稱呼;日治時期(1898~1904)任大林蒲庄庄長。

陳媽得,在日治初期富甲一方,在台南廳下擁有十三個公館(負責土地出租與收租之辦事處)。

吳汀(1866~),開雜貨店、大林蒲戲院、滿春樓酒家,擁有大林蒲市場一帶土地,為大林蒲首富。其養子吳知批任小港庄第二屆協議會員(1939~1945)。

傅營(1874~),經營碾米廠,任小港庄第二屆至第四屆協議會員(1922~1928)。

林固(1893~),繼承其父林吝經營國術館,並任小港庄第五屆至第八屆協議會員(1928~1935。其侄林啟濱(其弟林然之三男)曾任台灣光復後小港鄉第四、五屆鄉民代表及高雄縣第四屆議員。

邱秋水(1900~),經營碾米廠、肥料買賣業、紅毛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監事,並任小港庄第八屆協議會員(1934~1935)及第一屆協議會員(1935~1939);台灣光復後,任鳳源村第一、二、三屆村長。其父邱斐然,曾任大林蒲庄庄長、大林蒲區庄長、大林蒲區區長。其次子邱茂英,台灣光復後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996~1997)。

鄭才,土地代書及肥料買賣業。曾任大林蒲區書記(1915~1916)、紅毛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理事、小港庄第一屆協議會員(1935~1939))。

陳風苔,東港人,醫師,全台醫師檢定考試及格,1925年在大林蒲開德風醫院。日治末期1945年7月被日本人抓去毒打、酷刑,幸好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得以檢回一條命。台灣光復後,虔誠的基督徒的他,為了感謝上帝的恩典,獻上德風醫院對面的一塊地興建教堂,1991年落成,即大林蒲基督長老教會。

吳欽炳(1906~1996),台南市人,醫師,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31年在大林蒲開安生診所,曾任小港庄方面委員、紅毛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組合長(1940~1944),並任小港庄第二屆協議會員(1939~1945)。

~

地方故事

一.西洋船鐘

依據前人之傳說,鄰庄大林蒲鳳林宮中有一座西洋船鐘,長久以來一直被當地民眾與信徒視為廟中珍貴的文物。按鳳林宮建廟沿革誌中記載,在清康熙年間時,距大林蒲東北方二公里外之三叉港(依鳳林宮現址東北二公里外,清季為紅毛港堰之所在,即鳳山下里紅毛港庄位置),有一座寺廟,相傳廟中的和尚除了不守清規與心懷不軌外,對於至廟中參拜進香之婦孺還有猥褻等不法情事,其惡名昭彰,遠近皆有所聞,而引起鄰近各庄頭之民眾激憤不滿,導致群眾合力將這些不守清規戒律,作惡多端的和尚驅逐出境,以維護地方善良純樸民風,並將該寺諸神佛轉至他處奉祀。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廟內留有明朝年間之香爐和英國蘇格蘭船鐘(廟中做為晨鐘之用) 各一座,兩者皆由民眾攜至大林蒲庄內,於清康熙 36 年( 西元 1697 年)由民眾合資創建鳳林宮之前身,廟中奉祀溫府千歲與朱王爺靈旗,供地方信眾祭拜,以祈境平安。而在三叉港獲得的香爐與西洋船鐘也安置在廟中,鳳林宮之祭祀圈幅員廣及大林蒲、紅毛港、中林仔、過港仔、鳳鼻頭、邦坑仔與小港等地,可謂相當地遼闊,是重要的信仰中心。據上所述,再加上鄰近聚落亦有同樣的傳說,當地耆老認為此鐘乃是紅毛人所遺留下來之古文物。 http://w2.khcc.gov.tw/Hougmaogang/home02.aspx?ID=$2002&IDK=2&EXEC=L

二.林少貓

林少貓,原名林義成,少貓是他的偏名,也有人稱他為小貓,臺灣屏東人,經營米店,店號「金長美」,具領導能力與富有俠義精神。 1895 年中日甲午之戰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台灣各地抗日組織群起,此時林少貓趁勢糾合一群勢力,以小港後壁林一帶為基地,勢力範圍擴及高屏一帶,與日軍勢均力敵,僵持不下,日軍迫於無奈於是和林少貓訂有和議條約,讓他劃地為界,擁兵自重,言明互不侵犯。

據說林少貓在年長的耆老眼中,行為如同土匪,為了維持山寨中人口的生活物資及抗日槍械,林少貓的生存行為模式以搶奪為主,舉凡綁票、爭奪、打家劫舍等行為,無所不用其極,地方上的老百姓非常畏懼他,避之唯恐不及。日軍為了誘降林少貓,費盡心機,曾透過高屏地區仕紳出面與林少貓談判,答應林所提出的十大條件,不僅不用納稅,擁有高度的行動自主權,更特准林少貓開設賭場。僅管強悍如林少貓,但到最後仍擺脫不了「先歸順後誘殺」的命運,這位史上所稱台灣最後的反日武力,也在歷史的洪流中煙消雲散。http://w2.khcc.gov.tw/Hougmaogang/home02.aspx?ID=$2012&IDK=2&EXEC=L

三.邦坑空軍靶場

看到大林蒲有個高雄客運站牌叫靶場,就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情景,這靶場是用來訓練空軍防空高射砲實彈射擊的,原先是在鳳林國小西側教室外和海堤內向海邊射擊,標靶有飛機拖靶也有像照明彈的降落傘,學校操場罷滿很多高射砲也來了很多來指導的美軍顧問,因為太吵才徵收大林蒲和邦坑之間的(煙仔田現今鳳林國中附近)做靶場,而飛機拖靶要從小港機場起飛到這裡海上繞來繞去放出拖靶給空軍訓練,完畢後還要找塊空曠的地方把拖靶空投下來因為飛機拖著靶無法降落。

我們小時候好奇都會追去看飛機丟下來的東西,聽說有幾次差點把飛機打下來才再改成無人駕駛的遙控飛機,在此地起飛而下來是在海邊沙灘用降落傘垂降下來,但是遙控飛機易受電波干擾有時降落傘無故的跑出來,也有聽說小港機場由軍用機場變成民航機場電波太强,最後有一次飛機嚴重失控衝進村子民宅和古井旁就造成傷亡才遷移到北部的淡水,靶場在此期間有空軍部隊駐守營區很大有營房、餐廳、連集合場、藍球場... (http://tw.myblog.yahoo.com/wb-photo/article?mid=620&prev=622&next=619)

四.張家族米粉會

張家族位於今鳳林宮以西、鳳林國小對面一帶,亦即鳳源里鳳林路166巷、鳳源路一帶。明朝末年(約1641年),泉州府晉江縣人張啟元來台,定居大林蒲,書塾教書,為開台始祖,也是大林蒲張氏開基祖。共分四房,繁衍一百多戶,枝葉繁茂,現已傳至第十六代。張番亞(原名張番鴨,曾任高雄縣第一屆議員、小港鄉民選第二屆鄉長)屬大房;鳳源里前里長張永枝及現任里長張良明為兄弟,屬二房;前里長張簡枝清屬三房。張姓族系為大林蒲大家族,鳳林路166巷有張氏宗祠,民國71年(1982)建,組織張問公祭祀公業管理委員會管理。(http://tw.myblog.yahoo.com/wb-photo/article?mid=567&prev=570&next=-1)

五.許姓家族-古井

居住在大林蒲的崎仔頂許姓家族,轉述當地耆老的話:年少時都需到巷口打井水放入家中甕缸,供家裡飲用與盥洗,直到自來水接管率普及大家都不再提水,古井對耆老們還有一個共同記憶是結婚時拜完宗祠會順道去祭拜古井,讓子孫飲水思源緬懷祖先留下的資產,事過境遷,結婚祭古井已沒有繼續在家族流傳。反而是每年端午節當日,附近居民還是在正午一刻鐘,到古井旁等待取午時水,可以驅五毒,淨身後有趨吉避凶作用,代代相傳不曾中斷。(http://tw.myblog.yahoo.com/wb-photo/article?mid=578&prev=583&next=571)

六.鳳鼻頭遺址

鳳鼻頭遺址是日治末期發現的遺址,一九六五年台大教授張光直曾計畫性發掘。從發掘報告中得知遺址有大坌坑文化、繩紋紅陶文化、夾砂紅、灰陶文化等不同文化,遺址面積廣大,為台灣地區重要史前遺址之一。鳳鼻頭遺址以出現貝塚和紅褐素面夾砂陶為主要特色,並有彩陶、黑陶與磨光黑陶,器型有罐形器、碗形器等,並有陶紡輪。石器有石斧、石鋤、石錛、石刀、石鏃、網墜、玦與石環等,並有骨尖器。

依劉益昌建議的範圍,經調查發現古蹟指定範圍土地大部分為私人所有,並位在軍事基地旁,且涉及民眾財產權,遺址的保存即演變成人、土地及經費等複雜問題,經過六年,仍未有解決方案。為保存這項重要遺址,內政部在二000年二月公告為國定古蹟,也是台灣第一個國定古蹟。所幸界定範圍已劃為保護區,地主不能隨意開發,且遺址埋藏在地底下,不會遭到破壞。

據研究此等彩陶、黑陶約在一千二百年至四千年之間,且屬於大陸文化系統,與仰韶、龍山文化有密切的關聯。至於紅灰陶文化,則發現有素面紅灰陶遺址,其存在年限約在三百年前至一千二百年前之間,故鳳鼻頭是發掘及研究史前文化的一大寶藏。鳳鼻頭史前文化遺址位於高雄市小港區與高雄縣林園鄉交界之處的鳳鼻頭史前文化遺址,歷經日治時期的金子壽衛男、坪井清足,以及後來的張光直先生、劉益昌先生,從發現到數次的挖掘,陸續出土了許許多多的石器和彩陶、黑陶、紅灰陶等,經過研究,證實了此文化遺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4000年以上)。 (http://www.epochtimes.com/b5/6/5/1/n1304717.htm)    (http://stmail.tajen.edu.tw/~493091472/weaver01.htm )

七.曹公舊圳鳳鼻頭灌溉區

「曹公圳」水源取自下淡水溪(今高屏溪),圳頭進水口(俗稱「五孔涵」)在高雄縣大樹鄉、大寮鄉交界處九曲堂的高屏溪畔。歷經清朝、日治、民國等三個朝代,與「曹公圳」歷史相關的圳頭水門及抽水站等設施,至今仍被完整保存下來,作為曹公圳歷史演變過程的有形見證。

鳳鼻頭灌溉區段為曹公舊圳南方末端「枋坑仔」,因為下游的耕作面積已經驟減,高雄農田水利會為節省管理成本,在稻田附近空地裝地下水抽水馬達,直接用馬達抽取地下水灌溉鳳鼻頭灌溉區少數農田,曹公舊圳在小港區已經功成身退,卻有脈絡可循,值得將舊圳道保留。

枋坑仔是因鳳鳴里海岸為侵蝕性海岸,陸地已內縮一百多公尺,造成「崩坑」景象而得名。沿著駱駝山麓逶邐南下的曹公舊圳,以涵洞出口收尾,從九曲堂圳頭到末端,幹線長達十餘公里,附近農田以台糖蔗園占九成以上,主要供應台糖蔗園灌溉用水。自從糖業沒落之後,抽水機房隨之拆除,曹公圳頓時成無用武之地。(http://cgcanal.cca.gov.tw/chinese/html/old-caogong/f/old-caogong-f-1.html)

~~~

角落真實>

地名演變

大林蒲,原名大樹林,今屬鳳林、鳳興、鳳森、鳳源等四里。據說大林蒲的開發始於明鄭時期,拓墾初期,一片野林草埔,荊棘樹叢,乃以「大樹林」名之,而聚落處在草木叢生的野地,故名「大林埔」。

清代,大林蒲位居海陸交通中心,鳳山、小港、紅毛港、旗後與林邊、屏東的交通必經過此;同時紅毛港漁業發達,各地商人即以大林蒲為收購漁產的休息站,商業鼎盛。聚落形成甚早,乾隆22年(1757)繪製的「台灣輿圖」已有大林蒲庄的地名,且形成一集市,「大林蒲市,五日一市」。

1756年在鹽池仔(位於鹽水港畔)設有瀨東鹽場,與鹽埕區的瀨南鹽場齊名。

1838年鳳山知縣曹瑾興建水利,開曹公舊圳,在鳳鼻頭山麓鑿建大型抽水機,可見清代水利設施的宏偉與重視。大林蒲聚落周圍包括中林仔、過港仔,農田一望無際,受惠於曹公舊圳的水利灌溉,農業成為大林蒲的主要產業。大林蒲傍海,便於漁撈,近海漁業也曾興盛一時,如五口灶陳姓族人,因近海岸,平日以捕魚為生。

如今現況

*從古文明聚落到不宜居住的地方-大林蒲

大約六千五百年前大岔坑文化,四千五百年前牛稠仔文化,三千五百年前大湖鳳鼻頭文化,一千八百年前茑松文化,鳳鼻頭都是這些高雄文化積累的一處焦點,而大林蒲就在這小山尖下….約三百年(可能更早)的聚落形塑,從捕獵、耕稼、農工業再到重工業的介入,從影響至今的十大建設開始,南台灣整個高雄沿海即變成一望無際的嚴重工業區,從空氣、水、土地污染,再到地型地貌和聚落彼此關係線的大量改變,可說除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外,原來的住民及人文景觀遭受最巨大摧殘年代,北從第二港的南岸紅毛港一路沿海而下,到達高屏溪岸頭的汕尾,不管過去的紅毛港遷村,或目前其他村落為其污染抗爭時有所聞,在這一條污染線上目前就屬大林蒲最為走頭無路了;除了聯外道路一一給了工廠和計畫中的大型脫板車專用道圍堵,原本靠海的村落如今也將為所謂「南星計畫」而可能與海絕緣。生存的基本元素大家都知道是空氣、水、陽光和土地,而最驚駭的就是這些基本元素在大林蒲這個地方已經是和即將是~無法使用!陳菊市長就在2011年5月的市議會中坦承,這個地區已經不適宜人居住。

*從農工業到重工業

1907年,日人著手建造工場,並開鑿運河至打狗港使蒸汽船可直達工場。蔗糖可由此運河運至打狗港碼頭,裝上輪船轉運海外。同年並著手敷設製糖所專用鐵道。後壁林製糖所設立,隸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其機械設備均為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鐵工廠設計安裝。其後,附近居民因農田被日本總督府強制收購,經濟陷於困頓,才逐漸有人來農場作工謀食,成為「會社」的工人,大林蒲居民亦不例外。

大林蒲的繁榮一直持續到臨海工業區第二期設立(1970年左右),工業區斷絕了大林蒲對外的最主要交通要道,小港通往大林蒲的原有幹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沿海一、二、三路,通往林園、屏東的交通不再經過大林蒲;同時,第二港口的開闢又切斷了旗津與紅毛港的陸上交通,大林蒲喪失了交通樞紐的地位,商業沒落,繁華不再。

政府為加速工業發展,配合國家十大建設與高雄港之擴建,以及大鋼廠、造船廠之建設需要,創造優良投資環境,1972年開始設立高雄臨海工業區,大林蒲一部分即劃入臨海工業區範圍。以往的農田與農場均變成工廠,居民又從農民變成工人。

大林蒲的海岸線約四公里,屬冲蝕性海岸,海岸經年累月受海水冲蝕,逐漸後退,致常常發生海水倒灌,危及居民安全。高雄市政府於1980年成立「大林蒲廢棄物處理場」,利用建築廢棄土填埋方式來對抗海水冲蝕。後來更規劃「南星計畫」,預計填海造陸五千五百公頃,將來可作為深水港、國際機場。 

*離開不離開

現在的大林蒲被斷絕於台灣最嚴重的沿海工業區之中,周遭工廠林立,空氣嚴重汙染,工安事件不斷,尤其是中油公司大林煉油廠影響最大,居民呼吸困難,生活品質不佳。來自第二港巨量貨櫃運輸,造成每分鐘4~5車次不停危及生命及噪音轟炸,加上正在進行的南星計畫和洲際貨櫃港修築...完全拼經濟的悲哀!大林蒲和她6000戶居民的未來,到底繼續生活在煙囪叢林中還是選擇離開?或還有什麼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甘蔗影展協進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