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達人那裡找?.....  

 

姓名

電話 職業/身分 村別 地址 可提供資訊 可提供免費食/宿
柯淑卿 0919114224 家管 仕隆 仕隆路曾營巷6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當演員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住8天,5人 

黃連財 0932848316 協會理事 中崎 中崎路19-2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當演員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曾俊雄 07-6131334   仕和 南溝路金福巷12巷32弄6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陳金和 0920698723 東林 惠明巷21號 推薦故事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刁婙雪 0963282900
07-6112776
  新莊 定安巷1號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鄧鴻超 0910733301
08-7972071
  東林 明德南巷8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2~4人, 供早、中餐 
(請先約定進住時間)

黃金龍 0989063969
07-6122312
  仕隆 南溝路中街巷16號 推薦景點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邱獻堂 07-6113892 烘焙業 仕豐 仕豐路178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陳姿卉 0972169283 學生 德松 成功北路91巷2號 當演員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邱郁文 07-6113892 學生 仕豐 仕豐路178號 當演員  
邱鈺婷 07-6113892 學生 仕豐 仕豐路179號 當演員  
邱淑琴 07-6110669 家管 仕隆 橋頭南路7-1號4樓 當演員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許美麗 07-6110154   筆秀 筆秀路秀成巷13-1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喬琲琇 07-6130036   仕豐 仕豐南路仕龍東巷30巷4弄 推薦景點  
許綾錦 07-6115727 家管 橋頭 新興路新一巷6號 推薦景點  
陳美伶 0922813092 家管     當演員  
利惠文 0931760965
07-6119907
      推薦景點
當演員
供午、晚餐
白奈英 07-6117370   白樹 樹德路181號 推薦故事  
劉珍芳 0937063739   仕豐 仕豐南路100號11樓之7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陸素升 07-6121966 仕和 隆豐路維新巷34號 推薦故事
帶領團隊認識村莊

舊家無浴室
(
有二間)
屆時視團隊情況做調整

許崇銘 07-6125001   仕豐 橋南路32號  推薦景點 提供茶水,演員簡易化妝及W.C.
蘇淑珺 0918818352
07-3646865
橋頭 橋頭路128號 推薦故事  
蘇清化 0918818352
07-3646865
橋頭 橋頭路129號 推薦故事  
高清榮 07-6112592 東林 里林東路153號 推薦景點
推薦故事
 
葉彧函
葉鎧瑜
0937063739 小學生 仕豐 仕豐南路100號11樓之7 當演員  
朱怡庭 0911390865 五專生 仕和 莊敬路自強一巷4號 當演員  
朱喬楹 0919243683 高中生 仕和 莊敬路自強一巷5號 當演員  

 


 

  2009第四屆金甘蔗影展在地社區故事(僅供團隊改編用)

 

 第一章、斷魂糖國

 

簡述:

 

荒廢已久的橋仔頭糖廠,在不起眼的角落,躺著一塊刻滿密密麻麻日文的銘碑,沒有人知道古碑上紀錄著在此地曾經發生過的一件悲劇。

小李,為了作業而來,因周邊巨大機具的一陣銅鏽味而恍惚,神遊在過去老糖廠的生活景象中,突然間被耳邊一聲聲的日本語給驚醒。回到現實,他痴痴地看著遠方矗立的煙囪,一切似乎只是一場幻覺,那麼的不真實。

四十年後.....一群年輕人圍著一個老人,站在糖廠的一塊石碑旁,聽著老人訴說很久以前,這裡所發生的一件懸疑意外,聽說老人還有錄影存證呢!伴隨著年輕人們的哄堂大笑,顯然是不太相信老人所說的一切。

第二章、王羲之遊橋頭

 簡述:

有一位瘋狂研究時光機器的科學家,在離開人世前,遲遲未將時光機研究出來。三十幾年後,科學家的孫子阿智因為很喜愛書法,一直盼望著有一天能實現他想與書法家王羲之,一同研磨書法的夢想。

在某一次因緣際會之下,阿智不小心觸動了時光機上的一個按鍵,突然間,他身處在另一個奇異的時空了。一間古厝降臨眼前,沒想到正是古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家。一場奇幻的旅程即將展開,從橋頭鄉的中衝崎開始,每個遇見都令彼此驚奇..

 

(後來王羲之會遇見什麼樣的人?新奇的事?阿智最後能順利載回到他的家嗎?)

 

 

 

 

 

第三章、甜蜜時代

 

 

簡述:

『欲搭乘列車的旅客,請盡速到第2月台搭車』,車站擴音傳來遠方輕柔的女聲,不久後車子發出鳴笛聲開始啟動,往北前進。淑貞的心不斷地遠離曾因糖廠蜜糖罐破裂事件中:大量的糖水流入小鎮,造成整個城鎮被糖水給掩蓋。那年,工廠技術人員以不破壞蜜糖罐古蹟本體為由,只做了初步修復,糖水依舊源源不絕地流著,整個小鎮成了糖香澤國,就這樣列車緩緩地駛入糖廠月台,停了下來。 ....

突然間,一棟高大的建築物映入眼簾,在這一片原始林怎會隱藏這麼一棟建築物呢?看起來像似廠房,但隨著歲月的累積,可以看出廠房外鐵皮鏽蝕斑駁,各種青苔蕨類的寄生,讓整棟建築物融入環境當中。一名外來女子即將展開旅程,她將碰見一位來自未來的男子,對話,生活,也激盪 ....

 

 

 

 第四章、礁巴斯戎

 

簡述:

在1738年左右詩人陳輝路經此地寫下<礁巴師戎曉發>乙詩,也提及店仔橋、小店仔街,註明「店仔橋在礁巴司戎」、「小店仔街在仁壽里礁巴司戎」(1742年左右)。從明清以來,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到十九中葉,整整兩百年的時間裡,今仕隆一帶都被漢族人紀錄為礁巴斯戎等,該名詞發音相近但顯然不是漢族閩南語發音。據考證礁巴斯戎是平埔族發音,為「水蛙潭」之意。

「礁巴斯戎」可能為番社的社名,礁巴斯戎乙地從片段的歷史記憶、歷史紀錄及地理環境的空間記憶來看,到目前為止一直是橋仔頭的主要聚落區。改變的只是名稱、族群的成分、聚落的大小、交通路線以及產業的類型。過去以漢人為歷史記憶、歷史紀錄的核心,其思考方式是以漢人為核心,因此以漢人初開發地點-中崎為初步開發為主要聚落。其空間記憶與族群文化結構有關,但實際上橋仔頭平原始終以黃金之地-礁巴斯戎為主要聚落,其空間的主要地位始終未動搖過。

但是「礁巴斯戎」人由於沒有將其歷史記憶轉為歷史紀錄,是一個沒有自己文字的族群。由於連口音的符碼行為的符碼,如詩歌舞蹈都無法保存,在台灣歷史上成為一個失去歷史記憶的符絡之一。其歷史空間記憶的名稱轉化為漢族「仕隆」、漢人「仕戎」。漢人詮釋為「士氣戎備」,失去了歷史空間記憶,沒有歷史空間紀錄,也失去了歷史、空間意識,其詮釋的主體也不見了,終至於如塵土淹沒不彰。

 

 

 

 

 

第五章、橋仔頭糖廠

 

 

簡述:

據調查,日本人選在橋仔頭建廠,除了橋仔頭位於日本人最喜愛的「打狗糖」產業中心點、日本自身產糖量不足以及對台灣砂糖的偏好以外,主要是基於用水及搬運之便。

糖廠依整體機能分有工廠區、倉庫區、行政區及宿舍區等四個區域,具有豐富之歷史文化與產業經濟之價值與意義,蘊藏了許多人美好的回憶。在夏天,漫步於林木蓊鬱的園區,沿途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微風迎面吹拂,假日還可以聆聽音樂會,欣賞藝術表演,彷彿置身在森林裡面,享受藝術及音樂的洗禮,讓人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更難得的是,佇立於林鬱濃蔭之間的黑銅聖觀音像,遽聞,長久以來,黑銅聖觀音從未有鳥兒之不潔物附著於上,民眾嘖嘖稱奇。或許,冥冥之中有情眾生也感應到聖觀音的慈悲為懷及聖潔崇高,百年來一直守護著高雄大地。

高雄縣政府為了保存台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及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百年工業遺址,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範圍包括糖廠全區,古蹟名稱為「橋仔頭糖廠」。

橋仔頭糖廠於民國八十八年(1999)二月正式結束了一世紀的糖業生產。橋仔頭糖廠已停止製糖,卻有更多不同的文化產業。

   

歷史價值與意義 根據文獻記載,橋頭糖廠行政中心與廠房部份遺蹟為日據時期明治三十四年(1901)之建築,且為台灣最早近代化糖業生產設施的史蹟,具有保存價值。
建築樣式與技術價值 橋頭糖廠行政中心為陽台殖民樣式,是台灣受外來建築文化影響的重要指標,而廠房部分仍保存部份明治時期工廠遺跡,是日治初期使用鋼鐵建築技術的先驅,亦是日本人發展殖民地產業政策的結果,值得保存。
保存現況 糖廠行政中心建築雖有增改建,但其結構完好,原貌尚存。而廠房部份以其最早的磚牆遺蹟保存為佳,餘如社區宿舍、公園、神社遺址、貯水塔、觀音像、金木善三郎石碑及代訓越南技術人員的宿舍等設施,整體產業設施形制保存良好,能反映歷史的軌跡,故值得保存。

 

 

 

 

 

第六章、橋仔頭老街

 

 

簡述:

2008年高雄捷運通車以來,「橋頭」成為部落客書寫到此一遊的熱門景點,有則新聞標題為『橋頭老街「捷」報,小吃業績增四成』,照片中小吃店老闆笑開懷地舉起大拇指;但也有部落客圖文並茂的認為「橋頭老街」是「硬凹」的號稱,身為橋頭人會有些哭笑不得,遺憾的是,這位仁兄還將火車站(站前街)至鳳橋宮這段街景誤以為是傳說中的橋頭老街!

依橋頭發展脈絡而言,這條鄉民口中所謂的「中街」的確傳說著聚落變遷的故事。清治時期,中崎溪逐漸淤塞,聚落發展延伸至鳳橋宮一帶,幾間店鋪形成「小店仔街」,當時為方便稱呼「小店仔橋」旁的街市就稱為「橋仔頭」,歲月遞嬗,本鄉可說是以這條街命名的鄉鎮。

橋頭老街是從鳳橋宮向南延伸穿過學行橋到橋南舊戲院的路段,就是一般鄉民所稱的「中街」,這條老街是「橋仔頭」舊地名的濫觴,也是本鄉聚落的市集中心。雖然它經歷了百年歲月的洗禮,但卻未曾因此有所失色,反而更增添了古樸典雅的氣質。整個街道呈現出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從閩式三合院、長條街屋、磨石牆面樓房到高樓大廈,將帶你走過清朝、日據到民國三個時期。而街面的店鋪也由傳統老店、黃昏市場到農會超市,讓你了解在農業、商業和工業社會的生活型態。此外摸乳巷、四角井、學行橋、舊戲院更會像你傾訴昔日風華。因此探訪老街就有如進入了時光隧道走回歷史。

 

 

 

第七章、南滾水農場

 

 

簡述:

南滾水農場位於中崎村,為台糖甘蔗農場,因鄰近滾水山而命名,西側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區,視野開闊,典型的南台灣蔗園景象。

南滾水農場有現存一棵台灣胸圍最大的鳳凰木,胸圍四米六,較台灣四百棵老樹一書記載,位於彰化的鳳凰木二米五,還要大上二米多,推測老樹已有上百年,極可能是本土第一代種植的鳳凰木;因為農場辦公室早已存在,現在農場辦公室建築物為日據大正年(大正與民國同年)間建築,為南滾水農場一大特色。南滾水農場有三處景點,分別是載運甘蔗的月台、百年鳳凰木和農業機具倉庫;房舍建築與週邊景觀具獨特製糖產業風貌頗有可觀之處。

 

  

第八章、鳳凰木

 

簡述:

鳳凰樹屬豆科,不是臺灣本地原生種植物,在臺灣並沒有經濟價值,早期枝幹可添補柴火之不足。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日據時代(約一九0三年後),日本政府臺灣總督府為提升臺灣甘蔗產量,首先由印尼爪哇引進優良甘蔗品種,後來為了降低病蟲、鼠害,復又派人千里滔滔到非洲尋找可以克服病蟲、鼠害蔗種回臺灣改良新蔗種。

前去的技術人員看到當地鳳凰樹花開艷紅的模樣,非常有興趣,於是順便將鳳凰樹種子帶回臺灣繁殖。最初據說種植於此,成功後推廣至南臺灣各地,這種樹木因長得高又茂密,早期為居民乘涼及最佳景觀樹,但後來因其樹蔭佔地寬廣,拓路、建屋即遭砍除。現在旗山地區可以看到的均是少年木,已難找到老鳳凰樹。

 

 

第九章、泥火山

 

簡述:

位在南滾水農場附近的泥火山,是因為泥漿與氣體(例如瓦斯及天然氣)同時噴出地面後,堆積而成,外型為錐狀小丘,丘的尖端常有凹穴,並間斷的噴出氣體和泥漿,這些氣體常可以點燃,也有自行燃燒數日至數個月的,外貌極似火山,故稱之。

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常某些相同的特徵,第一是有泥岩層的分布,供應泥火山噴發泥漿的來源;第二是有天然氣的外湧;第三是有斷層等通路,允許氣體與岩漿的噴出。

台灣本島適合出現泥火山的地區,主要是台南、高雄及台東縣境內泥岩的分布的地區,像火山一般,如果噴發泥漿的稠度不同,造成的泥火山外型也會不同:稠性大的形成尖銳錐形丘,叫做噴泥丘;緩丘狀的叫做噴泥盾;更平緩的叫做噴泥池;噴泥口徑特別大的叫做噴泥盆。

(泥火山噴出的泥漿聽說是美容保養的天然聖品喔!)

 

 

第十章、惡地形

 

簡述:

從高雄縣岡山與楠梓中間的橋頭到它東北方的燕巢一帶,是泥火山經常出現的地方。這個地區的泥火山規則的成東北方向排列,根據地質學家的調查,它們的排列是受制於地面下古亭坑層泥岩裡的斷層構造,其噴出的泥漿,也大都來自於古亭坑層的泥岩。

曾文溪以南的臺南和高雄地區,幾乎很少來有泥岩以外的岩石,泥岩由於顆粒細小,而且顆粒間的膠結十分疏鬆,因此沖蝕狀況十分嚴重,泥岩的透水性低,本質性亦弱,過水立即變得十分軟滑,順坡下流,因此山坡表面上充滿了蝕溝和雨溝。厚層泥岩,也就是俗稱的「青灰岩」,由於嚴重的沖蝕及植生貧乏的現象,泥火山頂僅少數有礫石覆蓋,大多數沒有,在沒有礫石覆蓋的地方,使得這種地形不僅童山濯濯而且交通艱難,因此稱為「惡地形」。

 

 

第十一章、中衝崎

 

簡述:

中崎曾是橋頭鄉最繁榮的地區。有句俗諺說「有中崎厝,無中崎富;有中崎富,無中崎厝」,意思是中崎的富庶是無人可敵的。

漢人在這裡活動最早的記載是鄭成功的軍隊到此屯田養兵,當初稱之為中衝崎,原因是鄭成功所屬的軍隊的中軍先鋒部隊在這裡開發。

中軍是一個軍隊最主要的戰力,擔任前鋒部隊的當然都一時之選的菁英。不幸這支精英部隊在鄭成功反攻大陸時的南京戰役中,因為太過輕敵不幸遭到挫敗。

不過因為這裡曾是重要的聚落,加上鄭軍都擅長海運,所以很早就成為水上交通的要塞,而且當時連絡台南府城和鳳山縣的大官路就打從這兒經過。在橋仔頭還沒有發展的時候,這裡已是方圓數十里內最主要的聚落。而中崎之所以成為發展快速的漢人村落主要靠的就是中崎溪的水運交通。

那時中崎村最具傳奇色彩的要算是黃氏家族了。黃氏致富後在中崎蓋了一幢號稱「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巨宅紫雲居,但是好景不常,某日中崎來了一位風水師,見黃家財大氣粗想要破壞他致富的風水,好挫挫他的銳氣。

於是風水師就對黃氏夫婦說:「其實你們的財富並不是你們命中該得的,而是你們家中下女庇蔭而來。」黃氏只當是無稽之談,沒想到風水師繼續說:「不信可以看看你們家下女有七根彩色體毛,正是你們黃家七艘商船的財富根源。」 

夫人氣憤不過,當天夜裡半信半疑的趁下女睡著時,偷偷地到下女的房間想證實一下,才發現風水師所言不虛。惱羞成怒之餘夫人狠狠地拔了下女的一根彩色毛洩恨,但是不拔則已,越拔越氣,一下子將七根毛都拔光了。沒料到隔天一大清早起來,船夫就來報信說黃家所有的大船都在昨天夜裡沉沒了。

 

 

第十二章、水流庄

 

簡述:

五里林,本是一片樹林,連續有五里遠,故稱「五里林」;又因為洪水常常氾濫成災,所以也被稱作「水流庄」。橋頭鄉五里林地區現分成東林及西林二村,但地區民眾大都不以現代稱號為名,反而以五里林人自稱,他們在地方建築景觀的維護及賦與舊文化新生命的努力,獲得文建會選定為全國社區總體營造示範社區之一。

五里林地區過去俗稱「水流庄」,居民當時因位居典寶溪中游,為防止辛苦建立的家園在水患來襲時付諸流水,均將房舍建成「柱仔腳厝」,狀以大型的轎子,只要水患一來,即敲掉房屋四壁覆蓋的泥土,並招朋引伴合力搬遷房舍。

居民早期務農,以栽種糧食作物為主;後來日本佔領台灣,實行殖民式統治,五里林成為第一座新式糖廠橋仔頭糖廠的節點之一,居民大多都到糖廠工作。儘管如此,農作物仍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蔗糖為輔,因此在五里林還是可以看見已廢棄的糖廠小火車鐵軌。

 

 

第十三章、在五里林的想望

 

簡述:

典寶溪景

(節錄自《記憶與夢想的尋求-五里林社區工作者的啟蒙歷程》)

典寶溪像一條柔軟的絲帶輕輕地飄落在一片綠色的平原之上。

這是片由許多深深淺淺的綠色布料所拼縫而成的平原。淺黃綠的是一畦畦的菜園,草綠的是即將抽華結實的稻田,甘蔗園的綠則稍微複雜一點,由嫩綠的新葉及棕褐的枯葉調和為一種駁雜的棕綠,玉米田的闊葉在微風中輕輕拂動,呈現出一種陰影中的墨綠。

一輛牛車慢悠悠地走在黃泥小路上,車上載滿了一簍簍的蔬菜,實心木輪則發出咕吱嘎吱的叫聲,戴斗笠的老農夫走在牛車旁,在他背後是龐大藍天下低遠的平原,而平原盡頭墳起的兩座山丘則是大小岡山。

牛車緩緩走上了跨過典寶溪的木橋,溪中只剩潺潺細流,而兩側的溪岸則爬滿了雜草及藤蔓。從溪底傳來了幾聲深沈的蛙鳴,而溪畔的刺竹叢中則發出了竹雞慌慌張張的叫聲。

落雨的日子

(節錄自《記憶與夢想的尋求-五里林社區工作者的啟蒙歷程》)

過了橋就是應公伯了,那間簡陋的小廟裏立著一塊綁著紅布條的石頭,而五里林庄已是遙遙在望,就連庄仔內的雞啼聲也都逐漸清晰了起來。老農夫望著那一片藍天下的柱仔腳厝,揩了揩汗水,腳步不知不覺就加快了起來,而那頭老黃牛似乎也明白快回到家了,到了家牠就可以舒服地臥在泥地上慢吞吞地嚼著草,因此牠的步伐也輕快了起來,一面甩動著尾巴驅趕在背上飛舞的牛虻。

如果天空不落雨,這條悠閒的田園牧歌可以日復一日地唱下去,就像日昇月落一般規律。

但是天空落雨了,而且是連續三日不斷的豪雨。菜園裏的蔬菜開始腐爛了,快要成熟的稻榖則紛紛伏倒而泡在雨水裏,就連庄仔內地勢較低的地方也開始淹水了。有些農夫坐在滴著水的柱仔腳厝內,面容愁苦地望著門外滂沱的雨勢。

 

洪水的考驗

(節錄自《記憶與夢想的尋求-五里林社區工作者的啟蒙歷程》)

雨終於停了。天空才濛濛亮時,就有人順著泥濘的小路走到典寶溪旁,想要撿拾被大水沖下來的漂流木。但是當他走到溪旁時卻被眼前的景象所驚駭了,暴漲的溪水像猛獸般發出陰沈而充滿威脅性的咆哮聲,那條木橋已經無影無蹤,而滿溢的溪水則開始漫過土堤,流進了周邊的蔗田裏。緊接著他看到了用刺竹及木麻黃做成的木樁護堤漸漸地往外側傾倒了,他迅速被一種巨大的恐佈所攫住,張大了嘴,卻又發不出聲音,然後他跳了起來,轉身朝五里林庄的方向奔跑了回去。

「哎喲!大水來啊!大水來啊!」快要接近庄子時,他就大聲地叫喊起來,「卡緊出來喔!堤防快要崩了,大水快要來啊!物件卡緊款款咧,大水快要來啊囉!」

不一會兒,原本寧靜的庄子裏就充滿了慌張逃難般的景象,有幾個人敲著鑼穿梭在曲折的巷道裏叫喊著「大水來啊!大水來啊!」,於是遠遠近近的狗都狂吠了起來。許多人家急急忙忙把飼養的雞群豬隻驅趕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婦人們慌張地收拾著屋內的東西,有些小孩則被眼前的慌亂景象嚇哭了,就連穩重的老黃牛也哞哞地叫了起來。

 

大水來臨

(節錄自《記憶與夢想的尋求-五里林社區工作者的啟蒙歷程》)

靠近庄子外圍而且地勢較低處的那些柱仔腳厝,原本就已經淹水了,如今更要面臨被大水沖毀的威脅。庄裏的成年男人很快就聚在一起,商討著該如何分組把那些柱仔腳厝扛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去。事實上每隔幾年典寶溪就會做一次大水,該怎麼分組把柱仔腳厝扛走的程序他們並不陌生。

很快地有人爬上了厝頂拆掉了覆蓋的芒草,以便減輕重量,有人則拿著榔頭敲除糊在竹篾牆上的混著稻稈的黃土,漸漸地柱仔腳厝露出了穿斗式的刺竹屋架。有些人開始將竹擔用麻繩緊緊地縛在刺竹屋架上,等到所有竹擔都固定好了之後,二十幾個男人便紛紛蹲下身子將竹擔跨在肩膀上,一根竹擔兩個人,一人在屋內,一人在屋外,然後一聲吆喝,大家便一起慢慢地挺直身子,將整間柱仔腳厝扛離了地面。許多站在一旁圍觀的小孩子,剛剛才被慌亂的景象嚇哭了,如今又被眼前的畫面震呆了,眼淚也乾了。

 

「扛柱仔腳厝」

(節錄自《記憶與夢想的尋求-五里林社區工作者的啟蒙歷程》)

一群男人扛著柱仔腳厝緩緩地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走去,走了一會兒,他們便漸漸靠近了公厝,而公厝前的廟埕上已經放置了兩三間被扛過來的柱仔腳厝。公厝就是五里林庄的媽祖廟,也是一間柱仔腳厝,庄民都叫它「公厝」,當初蓋的時候就刻意挑了塊地勢較高的地方。

陸陸續續又有幾間柱仔腳厝被扛到了這裏,廟埕上擠滿了大人小孩,充塞著雜遢的人聲及動物聲,有許多婦人紛紛走進公厝內朝著媽祖神像叩頭跪拜,祈求大水趕快退去

 

 

第十四章、九甲圍

 

簡述:

九甲圍義山宮—分開祭祀的三山國王

    距今三百多年前,大陸東南沿海的居民開始渡海來台,渡海時,他們總會帶著自己的神明雕像或祖先牌位以求保佑或表不忘本之意,所以從各地信仰的神祇,大約可以看出居民來自何處。

    當時有三個來自廣東的親族,也就是現在的客家族群,來到現在的仕隆以西,從前那裡還是塊不易耕種也常會淹水的地方,不過仕隆一帶早有明鄭的部隊先行開發,這些客家人不敢招惹他們,也只好在這裡住了下來,之後形成一個聚落,大家就叫它「新庄」,意思正是新形成的村庄。

    但由於附近經常淹水,可耕地不多,所以不得不各自再另尋適合的土地。於是這些人就將隨身攜帶的三尊神明各帶一尊,以表示族群之情仍在,就近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在新庄祀奉的是大王明山連王、甲圍是二王巾山趙王、三德則是三王獨山喬王。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的三山國王都在一起,而橋頭這裡是分開的原因。

 

九甲圍義山宮—「潮靈東振」匾額的由來

某日村民在九甲圍義山宮參拜時,乩童忽然起駕傳達巾王的意旨,表示要舉行進香大典。當時民間舉行大祭典都要到縣城巡境以示隆重。於是九甲圍的村民就委派幾位仕紳前往縣府向知縣陳情,懇請縣府照准。

一行人前往鳳山縣城拜詣知縣呂鍾琇,可是知縣老太爺是個儒生,對於神降旨的事斥為無稽之談。指這些村民散播怪力亂神之說,吩咐一人回到九甲圍告訴村民取消進香儀式,則將唯這些仕紳是問。

回到九甲圍,在廟前告知縣府之意後,幾位抬神轎的村民突然著了魔般的狂奔起來,直往鳳山縣城衝。沿途到處都是林投、刺竹,只見這班人如履平地一般,飛也似的就消失了。不久來到縣府,知縣被衙門外的吵雜給引出大門來。原來二王的神轎想要直闖縣衙門,看門的士兵一腳抬起想要擋駕,不料這腳上得去卻下不來,眾人莫奈這神轎何。

知縣見此場面,瞠目結舌,只好允諾進香大典的舉行,抬轎的村民臉色才恢復常人的容顏,不再青筋暴漲,面孔通紅。於是知縣當場邀宴村民,在他們臨走前還特地親手題了「潮靈東振」的匾額贈與義山宮。目前這塊匾額還高掛在義山宮的大殿之上。

 

三山國王是甲圍、新莊和三德村的共同信仰

後來移民到新庄等地的閩南人日漸增加,客家人和平埔族反而成為少數族群,所以這裡不僅姓氏龐雜,而且客家文化和平埔族文化也不再明顯。

大約在二百多年前,原本平靜的村庄發生了族群的衝突,處於弱勢的客家人和平埔族人受到閩南人的強勢打壓,其中齟齬較深的不得不遷移到別處去。這就是當時台灣各地經常發生的族群衝突現象,正是台灣諺語所謂「仙拼仙,拼死猴齊天!」後來到的閩南人也接受了原本就存在的三山國王信仰,所以三山國王還是甲圍、新莊和三德村的共同信仰,卻找不到明顯的客家文化。而每當農曆二月二十四日國王生日時,就會有來自屏東高樹一帶的客家居民前來祭拜,就是當初遷移的早期移民後裔。

 

 

 

第十五章、中衝崎小故事集

 

簡述:

中崎以前叫做中衝崎,原因是三百年前鄭成功的中軍先鋒部隊看上這裡交通發達,跑來這裡駐兵。中軍是軍隊中最主要的戰力,衝鋒部隊更是高手中的菁英。「崎」是地上隆起的高處,所以中衝崎就是鄭成功精銳部隊駐守的高地。那時候的軍隊除了打仗以外,還要負責耕作養活自己,於是就選了中衝崎這個地勢高、有水源的地方駐紮,開墾種田、養精蓄銳。橋仔頭除了有平埔族生活紀錄外,中衝崎是漢人最早的拓墾的地方,在當時,中崎溪靠著便利的海運和陸運,利用貿易賺進了大把大把的鈔票,形成明末清初的區域中心。

 

中崎小故事—清庄事件

日本人統治台灣後,第一個重大的投資建設就是橋仔頭糖廠,那個時候日本政府為了控制台灣人民,除了以懷柔的手段籠絡士紳,還採取不聽話就砍頭的高壓手段,迫害了不少台灣人。其中最殘酷的就是『清庄』政策了,在沒有查證之下,將可疑村莊裡的成年男子全部俘虜起來然後殺光。怎麼防止俘虜跑走呢?很簡單,那個時代的男人都還留有清朝的辮子,於是他們就把三個俘虜的頭髮綁在一起,這樣一來,就三個人都跑不了了,日本人也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把他們帶去滾水坪溝上殺頭。一直到現在,庄內每年農曆十一月都還有同日祭祀的習俗,每到這天,庄內陰風凜凜,所有的雞犬都會同時啼叫,彷彿是在哀悼人們祖先的靈魂。

 

中崎小故事—中衝崎舖

最早的台灣環境其實是很險惡的,到處都有毒蛇猛獸、瘴氣蚊蚋的侵襲,還會有土匪強盜的攻擊,為了要讓官方文書郵務的傳遞順利,因此會開闢一條比較好走的泥土路,最早是沒有名字的,現在我們叫它「官道」。從台南府城到鳳山縣治的官道就經過中衝崎這個地方,加上中衝崎是當時水運與陸路交通的重要地點,所以配置了四名舖兵負責傳遞郵務訊息,清朝會在每十五至二十里設立一處舖兵站,中衝崎舖的上一站是鯽魚潭舖,下一站是楠仔坑舖。
 
舖兵就像現在的快遞,舖兵使者上馬如飛,帶著「馬上飛遞」的郵件。其中最厲害的非「六百里加急」莫屬了,在一日內不畏蠻荒、跨越石頭樹木、山川河流以接力的方式跑上六百里,換算成現代,幾乎都要跑完整條高速公路了。

 

中崎小故事—阿爸的芒果樹

進入中崎後第一個叉路口的三角窗裡種植著一棵芒果樹,是地主朱坤三先生重要的紀念物。這一棵樹是朱坤三生先的阿爸親手種植的良質芒果,叫做「黑香芒果」,黑香芒果在市場上是很稀有的品種,外表看起來像土芒果,吃起來卻有龍眼的味道,因此,後來朱家果園裡的芒果都是由這棵嫁接,每年生產出香甜的芒果。現在,朱坤三先生的阿爸不在世上了,三角窗裡也做過很多次變動,唯一不變的就是這顆芒果樹,保留住這棵芒果樹是朱坤三先生最大的堅持,是朱先生對於阿爸的回憶,更是阿爸守護這個家的證明。

 

中崎小故事—書畫的潛移默化

十幾年前,現今紫雲居的主人黃連財先生,因為書法交流結識了書法家邱明星老師。由於黃先生的邀請,邱老師來到黃家具歷史意義的古厝,閒談中提及若能在此古厝書寫,可以幫助創作情境。

而在此之前,當時仍在世黃福成老先生得知邱老師在村內開班授課,即要求孫兒報名學習,跟隨邱老師習練書法,並且每日要睡前繳交書法作品一幅才可以上床。經過日日書寫的薰陶,原本荒廢學業已久的他竟在一次的書法比賽裡,和當時在全校學業名列前茅的女學生共同得獎。這樣榮譽的鼓勵讓他改變,不僅收斂了品行,功課上也有相當大的進步。
   
連財先生於是和父親黃老先生談起邱老師的想法,黃老先生要求連財將古厝整理好,將古厝左後方(原豬舍區)無償借予邱老師使用,提供邱老師做書法授課及書法、墨畫的創作,弘揚書道,而邱老師也提供百幅佳作義賣,大家共同打造一個人文且舒適的小屋,之後更創立了湛墨書藝會。

 

中崎小故事—紫雲書院命名的由來

中崎村內最引人注目的古厝莫過於「紫雲居」了,紫雲書院的左右護龍上各有一隻造型可愛的風獅爺,正身更是保有著傳統的土角厝形式。

紫雲書院目前的主人談起紫雲書院命名的由來:很久以前在泉州有個富翁叫做黃守恭,某天一位雲遊四方的老和尚來到黃家大宅請求黃員外施捨一塊袈裟大的土地來蓋佛寺,黃員外不願平白無故答應,所以刁難和尚說只要後院的松樹上開出蓮花,就允諾的捐出袈裟大的土地蓋廟。
   
當天夜裡神奇的事發生了,後院的樹上果真開了蓮花,黃員外只好信守諾言捐地給老和尚,誰知道和尚將袈裟往上一拋,袈裟就越變越大,變成了後來開元寺的規模。
   
建造開元寺時天上布滿了紫色的祥雲,於是大家就把寺廟的正殿稱為「紫雲大殿」,和尚告訴員外說因為黃家信守諾言所以以後子孫將會有很好的發展,此後這支安溪黃氏便以紫雲作為堂號。

 

中崎小故事—龍脈

相傳中衝崎的富有是因為有龍脈從中崎經過,這條龍從大崗山、小崗山一路奔馳下來,輾轉綿延數十里到中崎溪時因為口渴所以停下來喝水休息。而另一個說法則是龍脈從泥火山過來,一直到橋頭的聖觀音像為止。庄內聚落大多是坐東朝西的建築,而黃、蔡兩家比較特別是坐西向東,以前日本人會乘坐五分車到泥火山遊玩。那個時候紫雲居往泥火山方向看去,就會看到一壟壟步步高陞的地形。
   
龍脈帶給了中衝崎好山好水,所以在地居民,個個繁華富有,可惜到了後來,人們沒有好好愛惜環境,為了磚瓦製作所需的材料,將象徵風水的泥火山剷成平地,畜牧業者將中崎溪的溪水弄得愈來愈髒,加上原來停泊商船的港口也淤積泥沙,無人清理。好風水就這樣被破壞了,大家只好又回到最早平實的生活。

 

中崎小故事—村落外圍的刺竹林

以前為了保衛家園、水源或耕地,老祖先們會在村落的外圍植滿刺竹,高大的刺竹,有交錯盤纏的竹枝和刺,抵擋敵人與猛獸。中崎村外原有著一圈刺竹,後來都被砍掉蓋工廠了。

黃連財先生是中崎的老住民,他回憶著自己四十年前的青春歲月,大多在一小片僅存的刺竹林所形成的刺竹巷中度過。每逢中秋佳節,還是小孩兒的黃先生會跟著家人在紫雲居前的庭院一同享用晚餐,當時並沒有現在風行的烤肉活動,在院裡擺著一張八仙桌,母親會準備圍爐的火鍋與豐盛的飯菜,成了年中最大的盛宴。閒聊,抬起頭,遠眺,玉盤般無瑕的明月,被歡樂的時光推著緩緩上升,直到掛上竹梢。光潔的月光在竹林間篩落,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留下永難忘懷的溫馨回憶。

 

中崎小故事—黃氏家族的傳奇故事

三百年前黃氏家族利用中崎便利的海陸運經營國際貿易,把台灣的鹿皮、農產品拿去國外賣,然後買台灣沒出產的絲綢回來,賺了不少錢。走到湛墨書藝會你可以看到地上有一些長條狀的花崗岩,就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回程行船的時候,絲綢太輕容易翻船,就用花崗岩當成壓艙石來穩定船身,而壓艙石來到台灣又可搖身一變,成為建材,一舉兩得。
   
那時候黃氏家族還蓋了號稱『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巨宅,每天傍晚佣人們要關完宅裡所有的門就要關到天黑。黃氏某天宴請沒有結婚的「羅漢腳仔」,其中一位賓客是路過的風水師,風水師告訴黃家:「你們的富裕是靠一位婢女帶來的福氣,婢女身上有七根彩色體毛就是證明。
    
黃夫人氣不過家裡的富裕是靠下人庇蔭的說法,趁夜拔掉婢女的一根體毛,隔日,船夫來報,黃家船隻沉了一艘;隔夜再拔一根結果又沉一艘;夫人惱羞成怒將剩下的毛全都拔掉,後來所有的船都沉了,黃家的財力也就沒有那麼興旺了。

 

中崎小故事—失落的關公神像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破壞國人的信仰,在全省各地都有焚毀神像「神佛升天」的做法,為的就是把傳統的神佛消滅掉。中崎原有三尊關公神像,是中崎的信仰中心,在日治時期象徵性的交出一尊神像讓日本政府焚毀,另外兩尊則被小心翼翼的藏來,戰後找出來一尊關公金身,至今還供奉在關聖宮裡。
   
當時保存的方法是將一個大水缸埋在地下,再將關公金身藏入,上頭鋪蓋五穀雜糧、番薯葉、稻草等掩護,埋入地下,並由信徒擲筊(ㄐㄧㄠˇ)決定輪流供奉的爐主,再由爐主每日上香祭祀,在日政府管理較不緊迫的時候,村人就會想辦法假借拜訪爐主的理由,偷偷摸摸的輪流前往敬拜。日本政府離開台灣後,村民便將關公請出,起初暫放在改造後日治時期的講習所,後來才蓋了關聖宮來供奉。
   
剩下一尊呢?藏到不見囉!可能是流落異鄉了?又或者至今仍住在地下?

 

中崎小故事—能駛進大商船的海峰庄

海峰在老地圖上的名稱是海防庄,兩個名稱要用台語發音就會發現相似之處。海峰這裡不靠海,為什麼會有海防的名稱呢?原來三百年前中崎溪可是能夠讓大商船行使的河道哩!商船從中衝崎出港可以到府城(台南),也可在經過黑水溝到唐山(大陸)進行貿易,將台灣在地的農林特產運往大陸販售。

為了維護港口的安全,當時海峰庄駐守了一支港口防務的部隊,因此才出現海防庄的稱呼,後來有一段時期也稱作海豐,象徵著村莊物產豐饒的景象。時移境遷,經過了幾百年,地形、場景已經全然改變,當初的往來頻繁港口間交通與繁華豐饒的景象都已隨著時光的消逝,停留在那時的歷史裡了。

 

中崎小故事—鳳凰木來台灣

南滾水農場有三棵百年老鳳凰木,這三棵鳳凰木可是大有來頭,因為它們是第一代移民來台的鳳凰木哩!現僅剩一棵仍佇立著,餘兩棵受蟲蛀及風災侵襲而死亡。
   
鳳凰木給現代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每年畢業前的滿樹艷紅花朵,象徵著分離的祝福,不過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期,可是有不同的意義的。那時候甘蔗是日本政府在台灣最重要的產業,而甘蔗在每年十一月是糖份最高的季節,如果不採收的話就會慢慢失去甜分,必須將全部的甘蔗先收割下來,已經收割但是來不及進工廠壓榨的原料就需要存放在樹蔭下防止變質,於是日本人就從荷屬東印度群島帶回這種容易生長、樹幹高大且樹陰廣闊的鳳凰木回來種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甘蔗影展協進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